• 设为首页|
  • 加入收藏|
  • 长辈版|
  • 无障碍浏览|
网站首页 > 国动天地 > 国动天地

暑期学生应急安全教育--游泳安全常识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8-07-05 08:27 信息来源:宣城市人防办 访问次数: 字体大小:

  游泳安全常识

一、哪些情况不宜游泳?

  1、未成年人必须在家长(监护人)的带领下游泳。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,如果同伴不是家长(成年人),在出现险情时,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。
  2、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。中耳炎、心脏病、皮肤病、肝肾疾病、高血压、癫痫、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、发热、精神疲倦、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,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,不但容易加重病情,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、意外昏迷,危及生命,同时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。另外女同学月经期间也均不宜游泳。
  3、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,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,尤其是在满身大汗,浑身发热的情况下,不可以立即下水,否则易引起抽筋、感冒等。
  4、被污染的(水质不好)河流、水库,有急流处、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大的河流湖泊,均不宜游泳。一般来说,凡是对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。
  5、恶劣天气如雷雨、刮风、天气突变等情况下,也不宜游泳。

  二、游泳前如何做好准备活动?

  在游泳之前一定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。夏季天气炎热,不做准备活动马上入水,水温、体温、气温相差很大,骤然入水,毛孔迅速收缩,刺激感觉神经,轻则引起肢体抽筋,重则引起反射性心脏停跳休克,很容易造成溺水死亡。游泳前可以通过跳跃、慢跑使身体发热但不出汗至2~4分钟,其目的是使身体内各个器官进入到活动状态;也可以做徒手操,使身体各关节、韧带及身体肌肉做好充分活动准备,以防受伤;入水前用冷水淋浴一下,以适应水温,然后下水。入水后不宜马上快速游泳,更不宜马上流入深水区,应在浅水区适应一段时间后,再逐渐加速。

    三、游泳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?

  游泳时应相互关照、相互关心,而不应相互嬉水,或捉弄对方。一起去游泳,如果有人提前上岸,要告诉同伴,一起去游泳应该一起回家。到天然游泳场所(如江河、水塘、水库)游泳,应该有家长、亲人或老师的带领。特别强调初学者不要到野外去游泳。要注意休息,不要长距离游泳,不要远离伙伴。如果感到身体不适,要告诉同伴并上岸休息,在岸上观看同伴游泳,留心他们的安全。中小学生不游潜泳,更不能相互攀比潜水的时间谁更长,潜水的距离谁更远。这样做很容易发生危险。

四、天然游泳场的安全注意事项

    我国天然游泳场所遍及全国各地,海滨、江河、湖泊、水塘都是游泳的好场所。然而天然游泳场所也有其不足之处,它受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。所以除了注意以上安全要求外,还必须做到:

   (一)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游泳

    对天然游泳场的基本情况,游泳者必须有所了解:水的深浅、水底有没有污泥、有没有丛生的水草,都要一清二楚。管理者事先要选择水底没有污泥和丛生的水草,深浅适当的水域为指定游泳区域,游泳者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游泳。有的游泳爱好者,有时会越游越兴奋,也有的喜欢在同伴面前露一手,往往游出规定的范围。离岸太远,归途中力不从心,很容易出事。

   (二)注意天气预报,禁止在暴风雨时游泳

    夏季气候多变,往往在人们下水游泳时,天气晴朗,不多时却乌云密布,风暴来临,有时还夹杂着电闪雷鸣。雷雨天赤身在水中,极容易被雷击中。若遇狂风巨浪危险性更大,上岸都很困难。因此到天然游泳场所游泳,事先要收听气象预报。

   (三)遇到漩涡,身体要呈俯卧状

    游泳时万一遇到漩涡,要保持镇静,马上将身体调整成水平状,加快划水打腿,冲出漩涡,游进相对静水区,即能脱离险情。切记,遇到漩涡,身体决不能成垂直状。

   (四)肌肉抽搐时,要镇定放松

    游泳时常会发生肌肉抽搐(俗称抽筋),其部位常见于小腿。遇到抽搐千万不要惊慌,一定要有自控力。马上放弃腿部动作,将腿尽量放松,可仰卧水面,加大手划力量,加快臂部动作,用仰泳游向岸边。或者在水中,用力捏一捏、搓一搓抽筋部位的肌肉,使其伸展放松拉开。总之视情况,随机应变。

 

五、溺水自救安全知识

游泳中常会遭遇到的意外是抽筋、疲乏、漩涡、急浪等,这时,要沉着冷静,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自我救护,同时,发出呼救信号。

 1、不熟悉水性者自救方法
   
除呼救外,取仰卧位,头部向后,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。呼气要浅,吸气要深。因为深吸气时,人体比重降到比水略轻,可浮出水面,此时千万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,而使身体下沉更快。
    2
、水中抽筋自救法
   
抽筋的主要部位是小腿和大腿,有时手指、脚趾及胃部等部位也会抽筋。
   
1)游泳时发生抽筋,千万不要惊慌,一定要保持镇静,停止游动,先吸一口气,仰面浮于水面,并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。
   
2)若因水温过低而疲劳产生小腿抽筋,则可使身体成仰卧姿势。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,用力向上拉,使抽筋腿伸直,并用另一腿踩水,另一手划水,帮助身体上浮,这样连续多次即可恢复正常。上岸后用中、食指尖掐承山穴或委中穴,进行按摩。
   
3)要是大腿抽筋的话,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。
   
4)两手抽筋时,应迅速握紧拳头,再用力伸直,反复多次,直至复原。如单手抽筋,除做上述动作外,可按摩合谷穴、内关穴、外关穴。
   
5)上腹部肌肉抽筋,可掐中脘穴(在脐上四寸),配合掐足三里穴,还可仰卧水里,把双腿向腹壁弯收,再行伸直,重复几次。
   
6)抽过筋后,改用别种游泳姿势游回岸边。如果不得不仍用同一游泳姿势时,就要提防再次抽筋。 

    3、水草缠身自救法
   
1)首先要镇静,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,否则就会使肢体被缠得更难解脱,或在淤泥中越陷越深。
   
2)用仰泳方式(两腿伸直、用手掌倒划水)顺原路慢慢退回。或平卧水面,使两腿分开,用手解脱。
   
3)如随身携带小刀,可把水草割断,不然试试把水草踢开,或像脱袜那样把水草从手脚上捋下来。自己无法摆脱时,应及时呼救。
   
4)摆脱水草后,轻轻踢腿而游,并尽快离开水草丛生的地方。

    4、身陷漩涡自救法
   
1)有漩涡的地方,一般水面常有垃圾、树叶杂物在漩涡处打转,只要注意就可早发现,应尽量避免接近。
   
2)如果已经接近,切勿踩水,应立刻平卧水面,沿着漩涡边,用爬泳快速地游过。因为漩涡边缘处吸引力较弱,不容易卷入面积较大的物体,所以身体必须平卧水面,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潜入水中。

5、疲劳过度自救法
   
1)觉得寒冷或疲劳,应马上游回岸边。如果离岸甚远,或过度疲乏而不能立即回岸,就仰浮在水上以保留力气。
   
2)举起一只手,放松身体,让对方拯救。不要紧抱着拯救者不放。
   
3)如果没有人来,就继续浮在水上,等到体力恢复后再游回岸边。

六、遇到溺水者如何施救

    (一)解救上岸

    方法一:可将救生圈、竹竿、木板、绳索等物抛给溺水者,再将其拖至岸边。

    方法二:若没有救护器材,大人可以入水直接救护。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,使其背向自己,然后拖运。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。溺水者因为逃生潜意识会挣扎、会死死勒紧救护者,救护者应有充分准备并避免。特别强调,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,尽量不要下水营救,应立即大声呼救,或利用救生器材或当时可以利用的竹竿、木板、绳索等物件进行营救。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:“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。”这也是学校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去游泳要由家长带领。

  (二)上岸后的施救

  打120电话,请医生救援。找较健壮者,将溺水者头朝下,由健壮者双手抓住溺水者小腿,背部贴着溺水者腹部,在平地上慢跑几十秒。这样既可以倒出气管和肺中的水,又可以帮助心肺复苏。

     七、游泳七大忌

    1、忌饭前饭后及酒后游泳

    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,引起头昏乏力;饱腹游泳影响消化功能,产生胃痉挛,甚至呕吐、腹痛现象。餐后半个小时内不要游泳。酒后游泳体内储备的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出现低血糖。

    2、忌剧烈运动后游泳

    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,会加重心脏负担,引起感冒、咽喉炎等。

    3、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

    水温通常比体温低,因此下水前必须做准备活动,否则易导致身体不适。在游泳前,可先用水在身上拍打,并适当淋浴。
    4
、忌游泳时间过久

    一般不应超过2小时。皮肤对寒冷刺激一般有3个反应期。第一期:入水后,受冷的刺激,皮肤血管收缩,肤色呈苍白;第二期: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,体表血流扩张,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,肤体由冷转暖;第三期:停留过久,体内热量消耗过大,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战现象,这是夏游的禁忌期,应及时出水。

    5、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

    在天然水域游泳时,切忌贸然下水。凡水域周围和水下情况复杂的都不宜下水游泳,以免发生意外。在海边游泳要注意潮水时间,尽量不要在退潮时游泳,以免退潮时往回游体力消耗过大发发生意外。

    6、忌游泳后马上进食

    游泳后宜休息片刻再进食,否则会突然增加胃肠的负担,久之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。

  7、忌长时间曝晒游泳

  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,或引起急性皮炎。上岸后最好用伞遮阳,或用浴巾在身上保护皮肤,或涂抹防晒霜。

八、夏季游泳溺水急救知识

    (一)学会自救知识

  游泳时万一溺水,切莫慌张,应保持镇静,积极自救。如果是肢体抽筋,可采取下列自救方法:

  (1)若是手指抽筋,可将手握拳,然后用力张开,迅速反复多做几次,直到抽筋消除为止。

  (2)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,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,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,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,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,帮助抽筋腿伸直,大腿抽筋,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。

  (二)互救刻不容缓

  抢救者如果水性不高,切不可从正面去拉溺水者,否则溺水者会牢牢抓住你的手臂,或搂住你的颈部而使你动弹不得,两人会同归于尽。正确的方法是递给溺水者一截木棍或树枝,溺水者会死命抓住不放,抢救者拉住另一端,尽快游泳将其拖带至岸边再行抢救。如果溺水者已昏迷不再乱抓,抢救者可拽住其两侧腋下,使其口鼻露出水面,采用仰泳方法拖带;或在其背后用一臂夹持其腋下,采用侧泳方法将其拖带至岸边或打捞到船上再行抢救。

  (三)掌握急救常识

  多数溺水者被救起时已处于昏迷状态,若抢救不及时,4~6分钟即可死亡。因此,现场急救必须争分夺秒。

  (1)立即倾出溺水者呼吸道内积水,迅速恢复其自主呼吸和心跳。抢救者可取单跪式,将溺水者腹部置于大腿上,背向上,头足下垂,不时颠颤或压背抬胸,以倾出其呼吸道积水。

  (2)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对有心跳无呼吸者应立即撬开其嘴,清除里面的泥沙等污物,采取俯卧压背法以利肺内积液排出。急救者双下肢跨跪在溺水者大腿两侧,把手掌放其背下部,四指向外贴着肋骨,手臂始终保持垂直。开始时,将整个身子向前压下约两秒钟,立即解除压力。一两秒钟后,重复操作,每分钟15次左右。

  如溺水者心跳已停止,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。若呼吸心跳均已停止,应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。

  (3)尽快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,边抢救边以最快的速度将溺水者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抢治。

  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